当前位置:» 首页 视点 >

热议:上班的用功程度,我劝你70%就够了

2023-02-16 16:21:47 来源:36氪

如果只看字面意思,你觉得职场人的杠铃策略是种什么样的策略?


(资料图片)

畅销书《黑天鹅》的作者纳西姆·塔勒布在他另外一本书《反脆弱》中写道,应对小众突发的“黑天鹅事件”,需要建立一个“杠铃模型”:

把自己的投资大部分放在低风险但是收益稳定的地方,然后把小部分放在高风险、高投资回报率的地方,忽略中间值。

比如日常生活中,吃货在点菜时,出于想尝鲜但又怕踩雷的心理,70%的菜品会选自己爱吃的,留出30%尝鲜;

社畜面对工作时,70%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并完成好,30%用来大胆尝试具有挑战性的内容,并希望从中获得提升;

对于每个职场人的自我成长而言,我们应对未来的风险时,也需要建立类似的杠铃:

用70%的精力掌握一门可以安生立命的专业技能/职位作为低风险、收益确定的Plan A;同时分散30%的精力,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,发展自己的职业第二曲线,有一个能够让你拓宽知识面和外延技能广泛程度的Plan B

“杠铃策略”其实就是“保守方案+不断试错”,试错提供“可选择性”。

1 身处充满变数的现实世界

双减调整、大厂裁员、实体寒冬等多种原因的叠加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。

2019年,宝洁公司首席运营官罗伯特·麦克唐纳(Robert McDonald)借用一个军事术语来描述新的商业世界格局:“这是一个VUCA的世界。”

即一个集易变性(Volatility)、不确定性(Uncertainty)、复杂性(Complexity)和模糊性(Ambiguity)于一体的世界,“1/4人生恐慌”和“35岁危机”的情绪话题再次活跃在社交平台上。

这也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:稳定的工作最脆弱。

对未知的变化感到焦虑而缺乏安全感很正常,但与其深陷内耗无法自拔,不如直面不确定性,采用杠铃原则,一边求稳,一边放手一搏,用魔法打败魔法

2 站在自我发展和外界变化的平衡点

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,随着现代社会的一部分结构化组织和稳定性规范被打破,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结构性失业出现,消解了青年就业人群的工作安全感。

他们时而在沉重的压力下探出头来,用片刻时间憧憬自己所期待的生活,面临着如何在职场中实现自我的困境,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。

更多的年轻人希望在收获一份体面的工作之外,也能有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,这也促使越来越多“斜杠青年”“兴趣职业人”的产生。

关于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个问题,我们无法决定,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寻找自己的内在动机。自我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外界变化,或许可以看作平衡木的两端,靠内驱力抓住平衡点,打造能够包容任何风险的方案。

就像最近很火的刘耕宏,按照他最初的职业规划,Plan A可能是成为职业歌手或者演员,但并未长红;Plan B可能是进入服装行业,但却生意惨淡;

他甚至还有Plan C,开通抖音账号直播带货,但仍未擦出火花。在这些规划之外,他始终热爱健身,甚至带动身边的亲友加入,但这也仅局限于小圈层。

最后,在疫情居家的这段时间,他把直播运动带到大家面前,终于实现了破圈传播。

在直播内容上,刘耕宏尝试去下冒险的赌注,亏损是有限的(浪费时间或者无法赚到预期的金额),而回报是无限的(尝试直播运动,其中某一次直播可能会有爆火的机会)。

看似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背后还是源于对兴趣爱好的坚持,如果成功了,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,不成功也没什么,最多浪费一点时间和金钱而已,如果做的是你感兴趣的事,或许这些甚至也算不上是浪费。

如果你热爱写作,你可以选择去当个兼职作家,抒发自己的见解,获得有缘人的共鸣与关注,更进一步,或许可以从中增加些许收入;

如果你心灵手巧擅长DIY,你可以在闲暇时间做做手工,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成品获得成就感,也可能因他人的喜爱而得到变现;

如果你平时爱研究塔罗牌,你可以在下班后塔罗占卜,为迷茫者提供指引的同时赚取一些占卜费用……

这些工作几乎不需要启动资金,源于爱好、累于兴趣,如果顺利的话还可以顺便把钱挣了。

每个人都会有损失规避心理,害怕冒险,但利用杠铃策略,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大的风险,在小范围的试错中,获得超出预期的大回报。

3 务实的理想主义者

兴趣爱好形成的内驱力固然重要,但在实际工作中,只有我们先有了一份稳定的、有可持续收入的工作,我们才有了适当冒险的资本。具体到职业发展上,就是放弃单一的中庸职业,让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力

这样的例子很多,比如刘慈欣在电厂做工程师时,创作了《三体》,他之所以能够在电厂工作的同时兼顾写作,是基于电厂工程师的职业特点:需要随时到岗以备突发状况,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工作较为自由,二者时间成本重叠,产生“正收益”;

再比如樊登,一开始做读书会时,他在大学当老师,一个月挣6千块钱工资,但这份工作他一直干到读书会的年收入超过5千万才辞掉。

这些典型成功案例也提醒我们,把兴趣变成职业的同时,也要停下来看看自己现在的工作现状,合理地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,或许才是制胜法宝。

比如你对成为博主感兴趣,恰好你又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,你可以将二者组合成“杠铃策略”,尝试做该行业的自媒体大V;

你现在是位全职太太,而你对写文章感兴趣,那么你或许考虑发展编剧作家的职业,组合成“杠铃策略”;

再比如你是名工作地点在郊区的上班族,想要考取CPA证书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一个台阶,利用每天通勤的时间备考,通过了考试,这也是“杠铃策略”。

就我自己而言,在居家期间,发现自己喜欢研究各种菜品,于是做饭成了我业余解压的一种方式,家人朋友们的称赞也给我带来了情绪价值,这些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
偶然在社交平台上刷到“上门做饭”的帖子,觉得这种形式挺有趣,正好我的工作也不是很忙,心血来潮试了一把,即便我po出来的都是些普通的家常菜,没想到还是有市场的。

客人大多是单身的年轻女性和有小孩的家庭,他们提前预定,我买好食材过去,甚至有不会做的菜我还会现学。一来二去不仅赚了点小钱,认识了朋友,厨艺也得到了提升

身边人开玩笑:“二十多岁就开启做饭阿姨的副本,直接少走三四十年的弯路。”遇到投缘的客人,有时会觉得,比起上门做饭,更像是去朋友家做客或者说是一种陪伴。

其实,杠铃策略就是先稳住基本盘,比如经营好根据地,再从外部变化中通过可以接受的试错代价,寻求回报足够大的新机遇。

人生如浮萍,当浪潮来袭时,我们无法让风波平息,只能被裹挟着前进,那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呢?

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话在今天或许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:“我们应该做的是,既自信又谨慎。在涉及意志可控范围之外的事物时,我们要自信;在涉及意志可控范围之内的事物时,我们要谨慎。”

如果你想要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,那么就在确保杠铃一端稳定的前提下,花30%的精力去耐心浇灌杠铃另一端的希望小苗,剩下的事情留给时间。

标签:

行业Geek Activity
精彩放送